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模式
2013年3月18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动“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D. 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文明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1914-1918年应是
A.4.6个 B.3个
C. 2.5个 D. 0.55个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势力限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山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