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

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1941年”和“1935年”,“冶炼业”、“机械金属业”发展迅速,这些说明了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冶炼和机械金属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单轻工业发展衰退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的问题,故AB项错误;材料中没体现遭受日军破坏的状况,故C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1年”各个工业类别发展速度的不同,从中分析出工业生产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

A. 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 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 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D. 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

A. 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C. 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 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

 

查看答案

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由此可见

A. 城市发展受社会体例的节制

B.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

C.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

D.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宋明理学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奢侈之风盛行

 

查看答案

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 政府的提倡

B. 儒学的思辩化

C. 佛教的传入

D. 庄园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