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约瑟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

李约瑟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A 【解析】材料中的“研究人类、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等字眼足以证明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提及八股取士,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忽视对自然的的研究而非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初的赋税制度,分田赋和丁徭两项征收。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明万历朝的册籍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编成《赋役全书》,发给民户“易知由单”,通知应纳银米数额,征收时用“截票”,“一给纳户,一存有司”。但“易知由单”款项繁,难以通晓。且地方官不公开晓示款项,另立名目,恣意科取。

丁徭的征收,各省情况不一,有以一条鞭征收的,有丁随地摊派的,有丁随丁派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同时规定人丁缺额由新添丁口抵补,再不足又以亲戚或同甲粮多者补之。这种抵补的办法又造成了丁银负担不均。至雍正初年,有地之家,田连阡陌,所输无几,而贫苦农民或寸土全无或有少许土地,却与富户同样负担丁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苦乐不均”的现象。

早在康熙末年,“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雍正元年(1723年),直隶总督李维钧请求将丁银摊入田粮中征收,得到朝廷的允许。翌年山西布政使高成龄援引直隶的新例,奏请朝廷“将丁银并入地粮”,随后各地逐渐实行“摊丁入亩”政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问,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信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田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摘编自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阐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提,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握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碗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划时代的里程碑。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科学技术史》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 旨在保护小农经济

B. 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 制约农业生产发展

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查看答案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