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

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B 【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到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贵及公卿,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元曲属于高雅艺术的一种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城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查看答案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启蒙思想中与查理一世辩词直接对立的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权力分立

D.自由平等

 

查看答案

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 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 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 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 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查看答案

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

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

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史》指出:魏晋玄学对于“有无”“本末”等哲学命題的思辨探讨,对当时文化的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比如在数学领域,刘徽以“析理”著《九章算术注》,不仅全面证明了《九章算术》正确的命题和解法,还成功地建立起一个以“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多种面积、体积公式的几何理论体系,他的一些数学思想为探求圆周率和球体面积计算提供了正确路径。这反映了此一时期科技呈现出

A实用性特征

B.非实用性特征

C.经验型特征

D.中西融合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