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

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

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

 

B 【解析】据材料“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传统儒家“父为子纲”的家族宗法观念的批判,主张父子财产界限分明,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父子财产关系的问题,不是保护私有财产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故 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追求物欲的观念,故D选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材料核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A. 合乎本心

B. 物皆有理

C. 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D. 理先气后

 

查看答案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查看答案

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

A. 以德治民的思想

B. 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

C. 休养生息的思想

D. 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

 

查看答案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这说明了

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 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

C. 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 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