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一一【美】 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 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一一费正清《 中国一一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胡适:“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一一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伏尔秦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一一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含义?并儒家思想在当时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儒学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影响.

 

(l)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 (2)胜利含义:汉武帝“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原因: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黄老之学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6分) (3)对中国:积极影响:儒学强调伦理道德,提倡修齐治平,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建设;促进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与文明传承。(3分) 消极影响:儒学成为正统后,维护了专制统治,扼杀人性;儒学“重经文,轻科技”的观念阻碍了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发展。(3分) 对世界:儒学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问题一中“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出如下内容:孔子主张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是指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即儒学本身神秘化,从政治、思想角度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说明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结合所学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孔子、孟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 【名师点睛】 本题属于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技巧可以归纳为: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遵义有一种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八不归家不是指初八不回家,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做人根本的八端就不要回家了。从材料中得出

A. 儒家思想的政治化

B. 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C. 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D.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查看答案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体现了(  )

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为政以德”

 

查看答案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迷底竞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拜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主张“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 鞭挞程朱理学,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钽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⑤

D. ①③

 

查看答案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们在面对各自社会的危机时,不约而同地把道德教育作为挽救社会的方法:认为道德衰败是社会败落的根源,要拯救社会也只有依靠道德重建孔子和苏格拉底

A都主张“美德即知识”

B.都在反思道德的社会意义

C.都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D.都力图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