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D 【解析】根据题干宋代读书人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体现宋代高度重视从儒学义理中寻求政治理念,同时形成了较为开明的论政风气;而明代“君子之思不出其位”,体现不在其位,就不谋其政,不要议论时政,这两种风气的变化只要是明代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D项正确。中央集权加强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排除B。商品经济的繁荣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查看答案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 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查看答案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查看答案

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