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 因材施教的原则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 循循善诱的说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2: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3:“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1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2,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3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材料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
(4)材料四反映出庄子的什么观点?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法
B. 儒、法、道
C. 法、儒、道
D. 道、法、儒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B. 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C. 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