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这 主意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名师点睛】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思想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④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提倡孝道。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A. “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 神化封建统治

B. 宣扬“仁政”思想

C. 宣扬“民本”思想

D. 反对苛政刑杀

 

查看答案

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其实质是

A. 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 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

 

查看答案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