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 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 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C. 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 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不同身份者的做人规则,反映了纲常伦理观念,故答案为B。材料未提及家庭矛盾,排除A;剥夺子女经济权益,不包含“为妇者”,与材料不符,且这一论断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查看答案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A. “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