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B项错误;D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 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查看答案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

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 孟子“仁政”学说

B. 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C. 韩非法家思想

D. 董仲舒新儒学

 

查看答案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商”的传统,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科举制已衰落

 

查看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