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②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④《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 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 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B.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