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

A. 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 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 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 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法律为人为约定,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故C项正确。普罗泰格拉生活在希腊的奴隶社会,排除A;B是卢梭的观点;D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

A. 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 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

C. 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 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查看答案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查看答案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查看答案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②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④《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