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中西方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期

中国

世界

10~15世纪(宋元到明清)

印刷、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三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在发展趋势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3)概述材料三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 原因: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2)发展趋势差异: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列强逐步使落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开始艰难地向工业文明转型。 (3)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在发展趋势上的差异以及带来的后果。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特点是由各自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对欧洲产生很大影响,但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由于各自的特点导致中国处于下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的领域,可以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分析得出。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国家的社会状况来说明。 (2)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在发展趋势上的差异,根据材料二表格可以分析得出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结论。这种差异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的结果,可以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的影响来分析说明。 (3)材料三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各自的影响来说明。 点睛:本题考查的“特点”“结果”“重大作用”均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本题中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在发展趋势上的差异带来的后果、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均需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材料二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可以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

——基句《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实验

B. 理论探究

C. 适可而止

D. 注重实用

 

查看答案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之中,挣扎于谬误之中,生活在暴权之下,过不幸的日子。因此,要在理性的引导下,用理性来批判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这表明伏尔泰

A. 崇尚天赋人权与人民主权

B. 不主张公民信仰基督教

C. 秉承欧洲宗教改革的精神

D. 最先提出理性主义主张

 

查看答案

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名作《九三年》中曾有过如下描述:“国民公会里有一个向人民敞开的窗户,这就是那些公民旁听席,等到这个窗户不够用的时候,人民就会打开大门,街上的人就涌进议会里来了,这种群众走进议会的景象是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景象之一。”雨果描述的这种情景与哪一思想家的思想关系最大

A. 卢梭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苏格拉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