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 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A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解体以后,美、德、法、英四国意图争夺对欧洲事务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全球霸权”,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蠢蠢欲动”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

A. 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B. 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 法国恢复欧洲覉主地位的战略目标

 

查看答案

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时间

章程(宗旨)

1959年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1962年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88年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1年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A. 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 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 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 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依凭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

A. 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B. 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

C. 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

D.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查看答案

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增加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作出的重大举措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D. 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查看答案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A. 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B. 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C. 反对垄断

D. 追求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