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材料蕴含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材料蕴含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紧扣材料且明确、合理,并依据史实予以说明。)

 

示例一:黑奴贸易在15-19世纪盛行。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方式简单粗暴;西欧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而发展种植业和采矿业却缺乏劳动力;政府支持;获取巨额利润;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更加顺畅便捷。 示例二:19世纪黑奴贸易被逐步废除。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市场,这与黑奴贸易产生矛盾;黑人的反抗斗争;启蒙运动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对黑奴贸易政策的调整。其他信息:世界市场、商品、资本积累方式的变化等。 【解析】两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基本内容:一个是黑奴贸易的情况,而是19世纪晚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两幅图片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存在着相互的关系。首先黑奴贸易时间比19世纪要早,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故我们可以说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是怎样积累财富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回答问题的突破口。 点睛:解答图片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图片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图片中的文字,这是解决图片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图片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流域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流域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与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同指出。

(3)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环保措施对其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 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查看答案

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

A. 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B. 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 法国恢复欧洲覉主地位的战略目标

 

查看答案

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时间

章程(宗旨)

1959年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1962年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88年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1年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A. 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 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 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 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依凭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

A. 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B. 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

C. 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

D.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