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 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间求同存异谋发展的基础

C. 政治协商制度是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共掌国事

D. 政治协商制度是对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认为政治协商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自己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关系公共利益的政治,即达成共同的认识,所以A项和B项表述正确;从标题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对民国政治的创新与发展,D项正确;C项的“共掌国事”就是共同执政的意思,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协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日本将领自我辩护说:“我们就像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只有三扇门供我们逃出去,也就是说移居外地、打入世界市场和领土扩张。第一扇门,移居外地,已经被其它反对日本移民的国家堵死了。第二扇门,打入世界市场,又已被关税壁垒关上了。三扇门关上了两扇,日本该怎么办?很自然,日本只有从剩下的一扇门夺门而出了。”该将领辩护的扩张行动最可能是

A. 九一八事件

B. 卢沟桥事变

C. 华北事变

D. 甲午战争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 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 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 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驻地由上海一瑞金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移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巳。”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

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澈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