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1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 影响:两极格局(冷战格局) 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相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 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 (3)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认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对峙,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核心”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即可得出“遏制苏联,谋求世界霸权”的结论;第二小问“影响”可从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新变化”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即可出“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的结论;第二小问“异同”,“相同点”由材料一中的信息“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材料二中的信息“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即可得出“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的结论,“不同点”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材料二中的信息“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即可得出“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表现”可从欧盟的成立、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继续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新经济”时代导致美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角度思考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通古今之变”,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只是“礼乐之邦”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史学革命”,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它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这反映了     

A.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

B.传统史学领域的式微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影响史学研究

D.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趋向

 

查看答案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查看答案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 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素

B. 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 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 完成了历史图片的释读

 

查看答案

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是

A. 法国    B. 苏联    C. 南斯拉夫    D. 民主德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