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唐代科举要求严格,程序亦多,士人经礼部考试合格,须再经吏部考核后,方能授官。及第至授官期间,士人多先充任藩府小职,熟习吏事及知悉民情,积累行政经验。这一做法
A. 保留九品中正制的痕迹
B. 导致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能力
D. 保证了考试程序的公正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出将入相”意思是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它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A. 西汉“中朝”形成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宋朝设参知政事
D. 唐朝设节度使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 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 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 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 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