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

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 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 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D.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C 【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无论张载的“元气”说,还是朱熹的主张,都有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故C项正确;理学是对外来文化吸收,故A错误;王夫之不是理学家,故B错误;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查看答案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查看答案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 上“墨家利用, 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