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

B. 王阳明

C. 朱熹

D. 李贽

 

B 【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AC属于理学家,D属于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查看答案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

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 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 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D.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查看答案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