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 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 (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4)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所述,儒学具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特点,并且使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联系史实,儒学能顺应时代发展,合理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这是其成为显学的原因。 (2)分析材料,董仲舒引入了“天”的概念,用以说明他的观点,即天不变、道亦不变。第二小问可联系史实,董仲舒改造儒学时吸收了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第三小问仍然联系所学史实,道家的“道”指万物本源,材料中董仲舒的“道”指社会伦理道德。 (3)分析问题,实际是要求回答理学家在哪些方面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完善,可联系所学解答。如:吸收佛道思想。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中总结答案,如:对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养成等。 (4)材料四这强调“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可根据这一精神进行阐发,如:发扬民族精神,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历程以及当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客观认识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积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开放的雅典,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同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两者共同的原因或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宽松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

D. 挑战教会权威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 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 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

D.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查看答案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B.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