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B 【解析】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所以唐朝统治者面临如何挽救统治的问题。由材料“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说明科举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排除A;科举制没有挽救唐王朝的灭亡,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应试的身份,排除D。 点睛:政治制度的变迁要有材料找出变迁之所在,由材料找出变迁之原因。本题是例举科举制度的调整,调整的角度要结合材料“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材料容易判断选B。ACD不符合材料,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 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 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 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制了一种水利技术,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对这种水利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关中地区

B. 郑国渠的修建采用了此技术

C. 有利于泰始皇对岭南的征服

D. 是刀耕火种农业发展的体现

 

查看答案

秦朝统治者曾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同时又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原秦国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这主要是为了

A. 开发边远地区    B. 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C. 国家长治久安    D. 抑制手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 君轻民贵

B. 君主受命于天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