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唐代四川的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此处的“墨版”
A. 采用活字排版
B. 由波斯传至欧洲
C. 发明者是王祯
D. 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此材料说明宋代
A. 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 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 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 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 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 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 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制了一种水利技术,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对这种水利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关中地区
B. 郑国渠的修建采用了此技术
C. 有利于泰始皇对岭南的征服
D. 是刀耕火种农业发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