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墨家思想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A.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

战国时期墨家思想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A.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受人民拥护

B. 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广大士人支持

C. 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墨子的主张反映了他们愿望

D.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

 

C 【解析】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当时是小农经济发展适应了墨家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A和B均属于思想主张;D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料记载,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如羊贩子“吴狱氏不敢朝饮其羊”,也就是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材料表明

①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②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为法家

③孔子关注民生

④孔子主张“诚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 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 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D. 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查看答案

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音符,它对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学习《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五经博士为教官,有时皇帝亲自到太学讲课,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毕业根据成绩进行选用,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太学生又称博士弟子……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纵位极承相,亦不例外,必备此资历。

材料二南宋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教育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南宋时期胡瑗始创“三合法”,主要方法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学习儒家经典,有较高的学术可充任较高级的统治人才;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每人可以选修一个主科,还要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培养各职能机构和部门的专业或管理人才。元祐期间,继“三合法”又创立太学“六斋”,六斋学生相互切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胡瑗的教学法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

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材料三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巡视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制度的建设。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详细具体,成为历代开展巡视工作遵循的原则;宋辽金时期制定了《御史台仪制》《御史弹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等制度,从巡视内容、巡视程序、巡视官台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巡视立法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历代巡视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权力很大。如汉代巡察郡国的刺史只是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级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对之十分敬畏。官员巡视地方时,主要有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但具体巡察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注重发现问题,讲求实效。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唐代时规定巡视官员要有刚正疾恶的品质,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实践经验,并规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时还对巡视官员的最低和最高年龄作了规定;清代特别规定,对于受过处罚的人员,出现降级、革职等情况者,一律不能选为巡察官,要求日趋严苛。

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监察系统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