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的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1)秦朝。三省六部制。 (2)特点:相权三分、集体议政、职责分明、互相制约。 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③宰相集体议政、皇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④形成完备而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解析】(1)依据图一可知三公九卿制判断是秦朝,图二是三省六部制是唐朝。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可知相权三分等特点;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从“分化了宰相的权力,也制约了君主的决策权,使得权力制约更加明显,职责分工更加明确。这一切的政治制度都有利于皇帝权力的加强,也使得官僚体制变得更加严密。”的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约发轫于姬周,实立于嬴秦,至西汉乃臻完备。故研究中国监察制度,一般均自秦汉开始

——《中国文化新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自秦汉开始”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一个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历代统治者都在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朝特色的新的监察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监察制度形成独立的体系,监察官不受其他行政长官的干预,“台(御史台)无长官”……在专制集权的社会,监察官没有皇帝的支持,很难行使其职权,唐睿宗曾说:“御史绳奸慝,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为奸慝所噬矣”……汉代颁布《刺史六条》,唐朝也制定《六察法》,明清时期亦有《责任条例》和《钦定台规》,以此明确监察职责。

——吴凤霞《略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几个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三唐太宗指出,天下之事,千头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如果日断十件事,有五件有误,日积月累,“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因此,太宗把大臣谏诤作为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方针。宋代哲宗朝,谏官梁焘和王觌共同奏劾军器少监蔡硕“盗用官钱,乞取货赂,计赃共及万緡”。宋英宗朝,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3)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监察制度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4分)

 

查看答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科举考试

B. 等待朝廷察举

C. 投笔从戎戍边

D. 投做官吏幕僚

 

查看答案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A. 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 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 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查看答案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中书门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