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

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

B. 天人感应

C. 道法自然

D. 相生相克

 

B 【解析】统治者是否开明和日食多少的关系是典型的天人感应思想在作怪,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思想而非人定胜天、道法自然、相生相克,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

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查看答案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

A. 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C. 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D. 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的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约发轫于姬周,实立于嬴秦,至西汉乃臻完备。故研究中国监察制度,一般均自秦汉开始

——《中国文化新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自秦汉开始”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一个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历代统治者都在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朝特色的新的监察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监察制度形成独立的体系,监察官不受其他行政长官的干预,“台(御史台)无长官”……在专制集权的社会,监察官没有皇帝的支持,很难行使其职权,唐睿宗曾说:“御史绳奸慝,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为奸慝所噬矣”……汉代颁布《刺史六条》,唐朝也制定《六察法》,明清时期亦有《责任条例》和《钦定台规》,以此明确监察职责。

——吴凤霞《略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几个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三唐太宗指出,天下之事,千头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如果日断十件事,有五件有误,日积月累,“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因此,太宗把大臣谏诤作为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方针。宋代哲宗朝,谏官梁焘和王觌共同奏劾军器少监蔡硕“盗用官钱,乞取货赂,计赃共及万緡”。宋英宗朝,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3)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监察制度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