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

A. 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 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柳宗元认为佛教的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佛教与孔子学说的宗旨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这反映唐朝时佛教逐渐与儒家思想融合,故D项正确。A项错误,儒家思想仍是占政治统治地位的思想;佛教没有成为正统思想,B项错误;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名师点睛】宋代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说:“(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材料表明当时

A. 经济衰败,但是社会稳定

B. 道家思想适应了社会需要

C. 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

D. 儒家思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A. 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B. 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 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D. 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汉代重在,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 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查看答案

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 恢复周礼

B. 严刑峻法

C. 君臣有别

D. 儒法并用

 

查看答案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 “为政以德”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D.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