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 记述 出处 “不但荡涤...

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

记述

出处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日伪政权教科书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量强大

C.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    D.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认为“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日伪政府认为“清国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根据地教科书认为“推翻了满清政府”。据此可知,三者均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C选项正确。A、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三者的共性认识,无法作为能够被认定的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

A. 避免了决策失误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平衡了中央权力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 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 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查看答案

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

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

C.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D.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查看答案

《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查看答案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