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唐高宗永淳年间,“裴...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C 【解析】从政事堂位置的变迁可以看出,唐代中枢权力从门下省转移到中书省,最终改为中书门下,并分裂为多部分,这是典型的分权的标志,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考虑到分散问题;B选项材料无法得出;D选项错误,这种运行是一种积极的运作,并不是困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A.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 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C.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

D. 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查看答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B. 力图打破两级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C. 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 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查看答案

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A.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

B.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

C. 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

D.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