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 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D. 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做法有利于
A. 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B. 壮大中国共产党
C. 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D. 改组中国国民党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A.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 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C.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
D. 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B. 力图打破两级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C. 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 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