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C.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汉代到宋代到明代,对于“忠”的强调范围是逐渐扩大的,这种忠是一种皇权加强的表现,要求臣子对皇帝忠臣,以维护统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没有揭示出问题的本质;D选项只局限在史官的范围,过于狭隘。 点睛:本题要明确“忠”的含义。“忠”是臣子对皇帝的一种态度,它的含义是有明确意义的,并不是广泛意义的忠。妻子对丈夫的忠在古代称为“贞”,儿子对父母的忠在古代称为“孝”,这都是有区别的,要分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 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 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 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B. 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 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D. 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做法有利于

A. 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B. 壮大中国共产党

C. 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D. 改组中国国民党

 

查看答案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