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B. 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书令、侍中‘佐天子而统大政”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凡军国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唐代三省长官决策采取集体形式议事
B. 门下侍中与中书令共同参与决策
C. 唐代的集体决策完全排斥了君主意见
D. 尚书省的长官从未参加决策过程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内阁制
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制度是指
A.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 和平建国问题
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