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D.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两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
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
D. 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
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主张应当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