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 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此在三代以上己然矣。”顾炎武意在强调(    )

A. 人民自治的合理性    B. 强化集权的重要性

C. 三代之治的可行性    D. 经世致用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查看答案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查看答案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D.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

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

D. 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