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个人主义就是人文主义。重要意义:冲破传统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进程。 (2)“印记”:其主张明显带有一种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意义: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中可知,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人文主义。从材料“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来概括第二小问的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可知,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古代希腊——萌发(起源);文艺复兴——复兴或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成熟。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这个时期儒学思想家们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昧,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步辇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墨兰图》

 

查看答案

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A. 楷书

B. 草书

C. 行书

D. 隶书

 

查看答案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查看答案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

A.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儒家地位迅速提高

D. 儒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