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二者都是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第二,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第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得到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得到理,“内心即理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查看答案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查看答案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

 

查看答案

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 道家思想的影响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法家思想的影响

D. 墨家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