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

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 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 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D 【解析】司法主权是国家五大主权之一,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治外法权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破坏。由材料“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可见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故选D。材料体现不出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故选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的信息,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正清早期的著作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结果。此观点

A. 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的本质

B. 肯定了中国维护主权的正义性

C. 揭露了英国阴谋侵略中国的野心

D. 科学地指明了鸦片战争的性质

 

查看答案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 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美国民主政体的关键机制就是“自由的、公平的和公开的选举制度”,选举被认为是人民大众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必由之路。这体现了美国

A. 政党主导选举

B. 推崇权力制约平衡

C. 注重程序民主

D. 遵循天赋人权原则

 

查看答案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查看答案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天赋人权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宪

D. 权力制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