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选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依据图示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选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依据图示任选一角度,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并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示例1: 特点:从外部影响看,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入,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 论述: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的演进受西方文明影响很大,随着对欧洲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不断演进。百日维新受日本和俄国君主立宪政治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建立了美式民主共和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传人中国,并最终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特点:从探索阶级看,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 论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和历史舞台,先后进行改革和革命活动,以此来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但其结果都失败了。随后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特点:从改革内容看,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 论述:(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通过图示得出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可以选取任何一个角度来总结,如,从政治文明的外部环境、内部动力、具体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等层面均可;确立了主题之后,就需要根据图示和所学政治文明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尽量从多角度来提供相应的史实,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符合逻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查看答案

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

D. 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

 

查看答案

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 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C. 中国的棉纺织业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D. 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