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认为“理”“欲”相统一            

B.否认“天理”的存在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结合所学,说明理学和私欲合一,故A项正确;B中否认错误;C唯物主义错误;题D中民主思想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面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卢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查看答案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 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查看答案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查看答案

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这一主张

A. 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B. 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

C. 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D.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查看答案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 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 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 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 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