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 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 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C. 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 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B 【解析】试题分析:古代把民按其职业分为四种,即士(知识分子)、农(农民)、工(手工业者)、商(即贾,做生意买卖的人),叫作“四民”。现在由于佛道的兴起又有了和尚、道士,成为了“六民”。古代只有一个儒教,现在又多了佛道,变为“三教”。从事生产的人数没有增加,凭空增加了和尚和道士这两种“吃闲饭”的人,所以本题是从生产方面阐述了佛道的危害。所以答案选B选项。A选项原因解释错误;C选项错误,韩愈主张的是复兴儒学;D选项时间不对,理学此时还没有兴起。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背景 【名师点睛】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

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

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认为“理”“欲”相统一            

B.否认“天理”的存在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面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卢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查看答案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 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查看答案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