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010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1)原因: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不同: ①美国: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通过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②中国:通过降低关税,积极融入全球化,一方面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从“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的角度回答。 (2)结合材料可知,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是为了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通过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信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可知,中国希望通过降低关税,积极融入全球化,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也是中国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美国关税降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工业发展•中国关税降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查看答案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 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 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C. 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 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

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

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认为“理”“欲”相统一            

B.否认“天理”的存在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