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

 

(1)目的:解决官员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 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用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 (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制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 异:西方官邸要交纳一定的租金;西方除官员外还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 认识:实行官邸制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浪费,促成廉价之风。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概括目的;依据材料一中“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等信息来归结特点。 (2)本问属于比较问题类型,回答时候按照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比较,结合材料一中“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以及材料二中“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邱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邱””。的信息来比较不同和相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宋代诗人整体对屈原的关注,造成大规模对屈原的评价是以往任何朝代都不能相比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孰著于屈原呢?……宋代诗人通过对屈原之死、之醒、之流放、之离骚的评价,来表明自己对生死、醉醒、贬放、诗歌的认识。宋虽立国未久,各种危机已暴露出来。这些都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历史上文官官僚制度在这时已经成熟,文人士大夫既完全依附于国家政权,又是这一政权的支柱,使他们更具有政治热情,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

苏航在《屈原塔》一诗中盛赞屈原:“楚人悲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北宋著名的思想学家李觏在《屈原》一诗中却写道:”秋来张翰偶思鲈,满筯鲜红食有馀。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

———摘编自游筱《屈骚精神与宋代诗人心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诗人整体关注屈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诗人对待屈原自杀问题的态度,并作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 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 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 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查看答案

(2017·淄博高二摸底)隋文帝在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这些主张

A.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导致佛、道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

C.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

D. 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B. 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 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 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