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皇帝制

D. 世袭制和行省制

 

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至于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秦朝灭亡主要原因在于暴政,不在于郡县制,故A正确。宗法制,不是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故B排除。皇帝制,也不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故C排除。秦朝没有行省制,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

A. 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

B. 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

D. 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查看答案

秦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的户部掌全国疆土、天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政治制度的成熟

D. 宰相权力被削弱

 

查看答案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