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在地方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代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 削弱了地...

宋代在地方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代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B. 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 【解析】试题分析: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为地方行政官员,同时在各州郡设置通判监督、牵制知州,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名师点睛】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下列诗句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的是

A.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查看答案

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

B. 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

C. 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D. 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

 

查看答案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防止诸侯割据

D. 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 消灭六国

B. 严刑峻法

C. 修筑长城

D. 制度创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