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材料三

——《礼记》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请回答: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与材料而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二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血缘世袭、门第等级。 (3)影响:科举制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促进文化发展;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据材料一可知,汉代实行了察举制。察举制以德行为主要考察对象,打破了血缘世族对官位的垄断。察举制在一定的时期内为西汉政府选拔了合适的人才,巩固了统治。 (2)据材料二可知,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级等,“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世袭罔替,可见此选官制度为世官制(或世卿世禄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如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7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 基本内容仍具有生命力

B. 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 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 成为史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查看答案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注重证据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犯罪

D. 维护贵族利益

 

查看答案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B.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转向成文法

C.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D.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查看答案

在放逐投票时,一个公民主张放逐政治家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理性精神

B.陶片放逐法的公正性

C.雅典公民的自由意志

D.陶片放逐法并不实用

 

查看答案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