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

 

背景:春秋末期,奴隶制经济瓦解,封建经济逐渐形成;贵族垄断法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礼治秩序趋于崩溃;法家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诸侯国变法革新成为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兴起。目的:巩固郑国新兴阶级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2)利益:贵族通过主导法律的制定,保证《十二铜表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平民获得法律的审批权,他们通过将法律编订成明确的条文,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侵害其利益。 差异:郑国“铸刑书”是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斗争的产物,具有封建色彩;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奴隶主贵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要从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的形成、政治方面礼治秩序的崩溃、思想文化方面法家思想兴起以及变法革新兴起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其目的主要突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之类的答案即可。 (2)从材料儿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贵族获得的利益是制定法律的权力而平民获得的利益是审批法律的权力。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主要突出双方斗争的对象不同,即郑国“铸刑书”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而《十二铜表法》反映的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3年,美俄在《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规定:双方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减少约1/3,运载工具可减少近一半,削减目标须在生效后7年内完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世界多极格局正在形成

B. 国家间对抗逐渐弱化

C. 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D. 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

 

查看答案

有人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从崛起进程和发展潜力来看,分成3个梯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

A. 可以为多极化提供持续推动力

B. 将决定世界政治格局

C. 因发展不平衡而使世界动荡不安

D. 将垄断世界市场贸易

 

查看答案

1950年9月,美国通过的《国内安全法》规定:所有“共产党组织”都要在司法部进行登记,还授权总统,在其认为国家处于“非常状态”时期,可通过司法部把“共产主义组织”的成员无限期地关押。该法案的颁布

A. 意在扭转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劣势

B. 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实现了转折

C. 主要针对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D. 严重践踏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A. 有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B. 有利于世界各国接受中国

C.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

D. 表明我国冷战思维的结束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和麦克尔在他们的教科书《现代世界中的远东》中将毛泽东描述为一个完全追随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者、不具有任何理论创见的领导人。由此可知,该书

A. 准确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历史

B. 体现了较强烈的冷战思维

C. 推动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缓和

D. 煽动了美国民众反华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