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周代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在当时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故答案为A项。在分封制后期和封建社会容易形成割据混战,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有利于巩固等级秩序的是礼乐制度,排除C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西周的分封制相对于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来说,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稳定统治范围。但分封制存在严重缺陷,即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导致分封制日渐瓦解和最终遭到破坏。在封建社会,分封制与郡县制相比,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应当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分析,不能认为其一直能够发挥稳定统治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份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鬣,不如一经。”

——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

材料二东汉来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恩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

 

查看答案

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较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讷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儒学生命力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诚信的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希腊城邦公民德性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即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因子。

——李嘉莉等《西方的诚信观念》

材料二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主忠信”,孟子说“诚者人之道也。”……东汉儒家经学汇编而成的《白虎通义》提出:“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西方的诚信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与中国人道主义责任为主的伦理式诚信不同。道义的责任,不能靠法律约束,故靠自我的道德自律。当然也会存在道德声誉的压力,由此形成“礼治”传统;而契约责任靠的是法律约束,发生权利与义务的争议就要上法庭,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的雏形。

——刘文武《伦理式诚信与契约式诚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诚信精神的来源。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西诚信观对各自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就此谈谈你对诚信观念的看法。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 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B. 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 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D. 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