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是
A. 强调格物致知 B. 强调唯心主义观
C.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强调三纲五常
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A. 明“理”的方法
B. 读书的方法
C. 明“理”的目的
D. 读书的目的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的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 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 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C.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D. 儒学主张遭到社会的普遍排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涵中的“非攻”、“和为贵”等思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下列思想家中,主张“非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