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 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清政府派张荫棠入藏“查办藏事”。在西藏地区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下为改革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如有好医进谗,或劝坦英,或劝坦俄,此皆可杀”。他力图改革西藏的政体,建议朝廷“将驻藏大臣帮办大臣两缺裁撤,改设行部大臣,并势以重权,便宜行事”,“所有达赖、班禅等,均归节制,”“其下应设左右参赞,左右参议四缺,分理内治外交各局事务,达赖班禅尝加封号,优给厚精、专理黄红教事务。”
材料二重视经济的发展,在西藏发展交通、强调振兴商业,鉴于西藏纺织制革技术落后,提出“易于江孜设工艺局,学制熟皮,并购机器以织错植,此可易于外销并得重价。”主张发展盐业,“设局征税,官商并运。”凡有矿产之地,准汉藏人等赴局领照,划定地界集股开采。
材料三指出“应派南北洋制造局匠头来藏,另购机器,以图扩充”,凡此做法,皆为利于武器供给,保证兵力武力。
材料四藏民“多不识藏文,既系中国百姓,又不识汉文,不懂汉语”,为了“使藏民人人能读书识字,以开民智”,指出达赖班禅应专管教育及如何广兴教育等措施。汉藏兼教。提出西藏应该办报,“设汉藏文白话旬报,派送各地,激发其爱国心,而进以新知识”。
——冯丽霞《试论张荫棠查办藏事的性质》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在西藏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在西藏改革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在《宪法大义》中写到“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在他看来,社会变革的法令、制度、举措本身无新旧清浊好坏美恶之别,关键看这些法令、制度、举措推出和实施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环境、历史国情的需要;速度不是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实效才是核心。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美国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其城市化程度也越高。从1890年到1920年,城市居民增加了300%,而乡村居民仅增加30%。在1860年,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有9座,1910年增加到50座。城市的扩大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乡村居民向城市的迁徙以及欧洲移民的大量到来。
――〔美〕沃尔特・拉斐德《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兴盛与衰落》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对当时社会各自产生的影响。
某报纸曾刊登一则消息:“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该消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一枝独秀
B. 垄断组织不断扩大
C. 企业利润不断萎缩
D. 德国经济日益恶化